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静股票配资行情
在上海这座寸土寸金的国际大都市,隐藏着一份独特的甜蜜宝藏——南汇水蜜桃、8424西瓜、奉贤蜜梨……这些“都市土特产”品质卓越,却因成本高昂、规模有限而久困本地。
38岁的河南人李楠,用近二十年的时间,从一个路边水果摊主,成长为年销售额三千万的电商新锐。他与拼多多的相遇,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,更像一把钥匙,为这些上海的“甜蜜隐藏款”打开了通往全国消费者味蕾的大门。
凌晨的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,天色未明,已是车水马龙,空气中弥漫着果香与水汽混合的独特气息,这里是华东地区最大的“果盘子”,也是决定无数家庭餐桌风味的源头之一。
市场的水果区域中,一个占地400平方米的档口显得格外忙碌。三四个工人正小心翼翼地将一个个浑圆翠绿的南汇8424西瓜套上充气袋,装入印有“涵果生鲜”字样的纸箱。旁边的角落里,刚刚从奉贤运抵的庄行翠冠蜜梨整齐的摆放着,等待着分拣打包。
展开剩余85%▲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内,员工们正打包着当日鲜果。周良波|摄
档口的主人,正是李楠。他穿着一件简单的黑色T恤,在成堆的水果间穿梭,“我们已经是第一名了,”李楠拿起一个印着洛川苹果的包装箱,眼神里透着自信与一丝怀旧,“这个包装,我们用了8年了,换不掉。很多消费者看到这个箱子,就认为里面的苹果是最好的。”
这个包装箱,见证了李楠从一个水果小贩到行业翘楚的蜕变,也预示了他未来将上海本地水果推向全国的商业雄心。
一战成名,成为“洛川苹果第一人”
故事要从2003年说起。那一年,15岁的李楠跟着父亲来到上海,父亲在烟台收苹果,然后在徐家汇的中山北路附近支起了一个水果摊,卖的正是父亲从烟台运来的苹果。
此后数年,这段在街头巷尾与上海“阿姨爷叔”打交道的经历,让他对市场需求有了最朴素也最直接的认知。他发现,上海这座城市的消费能力与对品质的追求,远超他的想象。
转折点发生在2016年。李楠将生意搬到了浦东的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。2017年,他敏锐地抓住了陕西洛川苹果的机遇,凭借出色的选品和渠道能力,一年卖出了100多万斤,一战成名。这次成功,不仅让他掘到了第一桶金,更让他创立了“涵果”品牌,品牌意识从此在他心中扎根。
如今,李楠经手的洛川苹果年销量已高达七八百万斤,他自豪地表示,市面上能看到的优质洛川苹果,很多都与他有关。他成了这个细分品类里当之无愧的“隐形冠军”。
“都市土特产”的困境与新电商的解法
然而,在上海待得越久,李楠越发觉察到身边另一座“富矿”。“上海本身就有很好的特产水果,南汇的甜瓜、水蜜桃、8424西瓜、奉贤蜜梨……这些都是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,为什么不能直接从本地找货源呢?”
这个想法看似简单,实践起来其实有点难度。这些“都市土特产”受制于上海高昂的土地和人工成本,种植规模普遍“小而美”,产量有限,价格自然不菲。“南汇水蜜桃皮薄如纸,入口即化,桃香浓郁,糖度比市面上多数桃子高好几度,是上海老爷叔和阿姨们的最爱。”李楠说,“但正因为金贵,在传统的批发和零售渠道里,它们很难走出上海。”
▲上海特色水果丰富,多种水果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。周良波|摄
2018年,李楠开始试水电商,先后在天猫和京东开店,不过高昂的价格,让习惯了在传统电商平台比价的消费者望而却步。这些上海的“甜蜜隐藏款”,似乎注定只能在本地“孤芳自赏”。
变化发生在2020年。李楠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在拼多多开设了“涵果生鲜官方旗舰店”。结果令他始料未及。“转眼不到半年,到2021年,我们就成了拼多多平台上的头部商家。”李楠至今谈起仍难掩惊讶。
如今,拼多多平台的销量已占到他线上总销售额的60%,甚至在高峰期占到全渠道销量的70%。他一年三千万的线上销售额中,拼多多贡献了绝对主力。
“拼多多的流量太惊人了。”李楠的感受,正是拼多多农产品战略的体现。通过“多多好特产”等专项活动,平台将海量流量精准地导向那些具备地域特色和高品质的农产品,这种模式将全国分散的消费需求聚集起来,形成一个巨大的线上市场,恰好解决了上海“都市土特产”规模小、市场窄的痛点。过去,一箱昂贵的南汇水蜜桃可能因为曲高和寡而滞销;现在,通过拼多多,它能精准找到成千上万个愿意为品质买单的消费者。
一场关于夏天的“甜蜜战役”
每年夏天,都是李楠最忙碌的时候,也是一场属于上海本地水果的“甜蜜战役”。
“从6月中旬开始,我们就在拼多多上预售南汇水蜜桃,一周后开始发货,到6月下旬7月初销量爆发,7月下旬就基本结束了。”李楠对这个节奏了如指掌。他向记者展示着不同规格的包装盒,有6个一盒的,也有9个或12个一盒的。“今年预计能卖15000箱,现在已经卖了8000箱了。”他说话间,手机又响了,是催货的电话。
▲南汇水蜜桃种植基地内,果农们在桃子外裹上一层纸以防虫害。周良波|摄
6月28日,当记者打开拼多多“涵果生鲜官方旗舰店”的页面:上海庄行翠冠蜜梨,已售80多万斤;南汇玉菇甜瓜,已售45万多斤。这些曾经被认为“太贵”的上海水果,如今已经占到李楠线上销售额(扣除苹果和进口猕猴桃)的40%。
“我们发现,最初购买上海本地水果的用户中,90%是上海本地消费者。”李楠分析道,“但现在,通过拼多多,那另外10%的外地用户也在增长。有些是来上海旅游吃过、念念不忘的,有些干脆就是被平台推荐吸引,想尝尝鲜。”
拼多多不仅为他带来了订单,更促进他优化了服务。为了保证长三角地区消费者的极致体验,“早上10点前在拼多多下单的,我们下午就能送到;10点之后的,最晚第二天也能到家。”这种堪比同城急送的效率,让他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。“虽然这几年线上线下都‘卷’,但我们每年都在增长。”李楠说。
“首席产品官”24小时在线
令人惊讶的是,这个年销售额数千万的电商帝国,其运营核心,竟然就是李楠本人。
“我也找过代运营,但不行。”李楠摇摇头,“很多东西他们不懂。我过去这二十多年,基本是在水果堆里过来的,什么水果什么时候上市,怎么选品,下一个爆款该上什么……这些我们都一清二楚。”
他一语道破了生鲜电商的本质:“做电商,最关键的还是选品。品选对了,运营就很轻松;品选错了,那是真能累死人。”
在涵果,李楠不仅是老板,更是“首席产品官”和“首席运营官”。他几乎24小时在线。“如果平台小二临时推荐了促销活动,我可以马上拍板。代运营的反应慢一拍,机会就错过了。”这种对市场的瞬时反应能力,是任何外部团队都无法替代的。
▲李楠每日都会与平台运营人员保持联系和对接。周良波|摄
他对品质的苛求,更是到了偏执的程度。以水蜜桃的包装为例,市面上普遍的套网包装,在李楠这里只是基础操作。他坚持在套网前,再给每颗桃子裹上一层厚厚的珍珠棉,最大程度防止磕碰。“包装的彩箱、分隔泡沫加上保护网是3元,这层珍珠棉要2元多,再加上1元的人工费,一箱水蜜桃的包装成本就接近7元。”
高昂的成本换来的是极佳的用户口碑。在他的店铺里,仅南汇水蜜桃一个单品,就收获了4.1万条好评。高复购率成了他最坚固的护城河。近年来,他能明显感受到在“千亿扶持”下,拼多多针对高品质商家正加码流量倾斜和扶持,这也让他更有动力去打磨产品和服务。
采访结束时,李楠的档口前,一辆物流车刚刚装满打包好的“都市土特产”,即将奔赴上海乃至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中。这些曾经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的瓜果,如今正借助一根网线股票配资行情,成为无数家庭的夏日限定甜蜜。
发布于:浙江省股票入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